㊝推薦介紹資料免運☆宅配到府▶這樣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贈「媽媽的心靈魔法」CD)買到賺到芷巧你看這個這樣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贈「媽媽的心靈魔法」CD)買到賺到。爆猛的啦!網路商店是一種消費趨勢,可以方便比價,時常買到便宜東西,去找了各種開箱文、評鑑測試文,老實說,到處比較價錢真的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現在像是momo購物、金石堂書店、PChome線上購物都有銷售該宗教文藝,圖書影音,親子教養,親子關係商品!緊接著再做一些更進一步圖片訊息的介紹吧!點圖可以進到詳細推薦介紹!
但網民也都知道在台灣定價和價格會有一定的差距,大夥們實際上在店面看到的價格應該會再低價一些才是囉,別忘了點擊圖片查詢。我從介紹文大概瞭解到這是。宗教文藝,圖書影音,親子教養,親子關係商品。
點這看yahoo奇摩購物更多資訊!超多的鄉民很都說這樣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贈「媽媽的心靈魔法」CD)買到賺到無敵強的!上次看到的售價為 228,網路售價隨時會異動,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即時報價唷!
一個真正心靈自由的孩子,
將來不論面對什麼情況,都有能力守護自己,航向自己的最大熱情渴望!
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是未來孩子自我管理的基礎,
我們提供給孩子的守護,是未來孩子回應世界的方式,
想讓孩子心靈自由,你得先活出這樣的自己!
且看一位親職教育者、超級有創意的媽媽,如何在一次次與兒女的互動中,摸索出一條充滿驚喜、感動、不僅能融入群體也兼顧心靈的教養之道。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王理書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各自屬於自己的成長進度,當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或框不入他人期待時,父母若能不陷入比較,全心信任孩子,就能帶領孩子脫困、活出自己。
王理書帶過兒童夏令營、擔任過國中班導、教過高中物理、兼任過大學講師、帶領過父母成長團體、做過親職輔導,也和對孩子施暴的家長一起工作過。她帶領過各個年齡層的孩子,也陪伴過各個年齡層的父母處理他們的親職困境,自己則生養了一對個性與特質截然互異的一兒一女。
在教養經驗中,她發覺孩子心靈自發力量的強大,真實體會到紀伯倫所謂的「住在明日之屋的孩子」,屬於他們心靈的溝通力、歡樂所帶來的療癒力、彈性,以及巨大的愛。本書基於守護的立場,教導孩子社會化、督促孩子努力向上,同時用無分別心的愛來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
書中她用許多生活日常故事,帶你看清該如何培養自己與孩子更純淨、堅韌、有質地的生命力量,一起活出心靈的自由!
【名家推薦】
真心推薦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
◎翁士恆(東華大學助理教授)
「被信任的孩子不會變壞。
作者點出了教育者最大的力量是信任。真信任,就可以對孩子說:「無論如何我都接納,無論如何我都展現愛來支持你。」有了這份信任,人人都可教出心靈自由的孩子。」
──林千鈴(蘇荷兒童美術館)
目錄
推薦序延展自我、滋養親能的新世紀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翁士恆
編輯室報告 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化為祝福!
作者序 提供給孩子堅定的守護
前言 圓滿心親職
門檻與禮物(1)留級與沒有分別的對待
門檻與禮物(2)父親驟逝與真實自我萌芽
門檻與禮物(3)婚變與真實的我
門檻與禮物(4)心理師證照考試與更大的自己
人生的核心信任
立足於圓滿的親職
第一章 用轉念守護情緒
你既是被困的昆蟲,也是結網的蜘蛛
處理不公平的感覺
找到情緒背後的想法
轉個念,從﹁不公平﹂來到﹁我有能力﹂
用和諧來承接情緒
孩子獨當一面時,帶來的力量
給你家事做,因為你很重要
讓我幫忙,這樣放棄踢球才有意義
把做家事迎回愛與榮光中
訓練孩子做家事的好時機
第二章 快樂的守護力
把舒適放後頭的喜悅
安全可以與熱情併存
用運動支持孩子快樂長大
玩一玩,是認真大人的健康解藥
美麗人生
第三章 生命的酬賞
不用獎賞,用酬賞
支持家庭生命力的酬賞
栗子慶典
拔牙儀式
身體搖哄的酬賞
第四章 用自由守護功課
化解考試焦慮的好用隱喻故事
用說故事來教減法
哥哥在乎妳沒有推自己一把
即使感覺功課很多,也要珍惜此刻的「少」
不以擔心來守護孩子的功課
不要用人生的熱情來交換成績
嗯?有練過!
第五章 孩子與婚姻鏡子
孩子是鏡子
沒有對錯,而是在不同中合作
指責,是大人承受不起衝擊的反應
在靈性層面,我們一樣成熟
父母的相互敬重,是孩子的力量
支持彼此發展自己的婚姻
第六章 更大的美好世界
孩子敞開我們的世界
說「謝謝」讓孩子與世界建立好關係
請大地媽媽幫忙
被神性母親抱著拔牙
風陪我接力賽跑
在兩種媽媽的懷抱裡安睡
哀傷揭露了珍愛
聆聽桌子的意願
第七章 孩子的深邃與奧祕
住在明日之屋的孩子
難搞的神祕存在
讓孩子形容能量質地
眼睛閉上看看,耳朵貼近聽聽
故事是旦旦的藥
溫柔紫毛線球的故事
無法說「不」時,可以有夢想
命名的神奇魔法
繞過頭腦找答案,用光來抉擇
第八章 讓愛帶領
真誠表達,讓愛有機會主導
用真誠鬆開糾纏戲碼
父母因同時顧全自己而臨在
這樣引導孩子從驚嚇中復原
從光的視野看見
用好結構來帶領團體
用請求替代抱怨
直接表達,無須抱怨
擔心時,找回信任與關鍵行動
第九章 給孩子最重要的守護
找回玩具重要,還是信任世界重要?
情節重要,還是吉光片羽重要?
無論如何,你不會失去媽媽的愛
媽媽給你全部的自由
說「你好棒」,要很用心
從自己身體來的回饋,是最真實的鼓舞
被守護的孩子有六項特質
第十章 慈愛國王的修行
孩子的麻煩,不是衝著父母來的
父母內在的衝突三角情結
慈愛國王作為父母的比喻
慈愛國王的修行
慈愛國王的姿態
陰影與慈愛的親子國度
慈愛國王的慣用語
第十一章 心靈遊戲
遊戲1無論……我都一樣愛自己
遊戲2與神性連結的簡單咒語
遊戲3點亮愛的光
遊戲4愛的語言遊戲
遊戲5精神層次的連結
遊戲6連結自己的天堂
遊戲7讓孩子畫出自己的光
遊戲8在想像力中自由的身體
遊戲9把顏色帶入孩子的房間
遊戲10為孩子寫「來自天堂的信」
遊戲11猜拳、捏捏臉,召換甜甜的愛
遊戲12男孩的打招呼儀式
遊戲13祝福
遊戲14曼陀羅能量圈
〈後記〉守護孩子,守護台灣的下個世紀
名家推薦
推薦序:延展自我、滋養親能的新世紀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文∕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我在高中時就認識理書了,那時她是新竹高中的物理老師,我是男校中臭呼呼的學生之一。後來,理書出國學的是「諮商」,那時開始跟理書熟識。而我的生涯,開始於理書回台後帶領的第一個團體。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同理心」,學習閱讀著我不太懂的心理學語言,然後,在團體的演練中,我探索到人們彼此敞開心胸得以接觸的內在世界,竟是如此豐饒。所以,大學念了心理系,參加張老師,畢業後在小兒科做心理師,然後出國拿了心理治療博士,回國後在大學裡教授心理學知識,理書就這樣做了我二十多年的老師。
二十年間,理書離開了前一段婚姻,有了新的婚姻。然後有了孩子,轉眼間,她的老大已經上國中了。而我也步入了心理學專業,有了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也一直與發展遲緩的孩童與家庭共同奮戰。理書一直在幫助許多家庭與助人者,也一直用她細膩的反思文字在我挫折時,給我很重要與即時的建議。
我們曾經合作了一本參考書,叫做《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其中清楚明白地論及許多給從事親職工作者與父母的建議。多年後,理書在本書中用自己和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給了更多、更重要,也更實際的提醒: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其實是親子「關係」得以重新定位的機會。一個回應,將自己重新連結了孩子,也連結了自己,並連結到天地神人的世界層次之中。理書重新為「親職」賦予能量的流動,透過這本新世紀的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得以滋養你我的「親能」。所以,你我可以找到自己的力量,延展自我,然後守護孩子的心靈自由。
英國有一位慈愛的心理治療師溫尼考特說,媽媽「夠好」就好了,只要能夠形成一個涵容(containing)的環境,孩子就能自然地以自己的樣態長大。我們常常在親子衝突中,忘記了自己的成長樣態,而硬梆梆地限制了和孩子的相互關係,衝突的情緒隔絕了「愛」,也中止了涵容的可能。理書提醒我們,連結到最深層的「愛」,來自我們的母性、我們的世界。所以,我們可以回到「夠好」的位置,孩子也「夠好」,一切就變得如此平凡與簡單。
我們因此可以回到愛,以感恩而真實的樣態,回到天地之間。
這本新時代的父母效能手冊,是對身為父母的你我珍貴的提醒。推薦給你我、你我周遭的父母親,以及你我內在的孩子們。
序跋
作者導讀
理書是我認識了將近五十年的好朋友,作為她精神層次的觀看者,我一直陪伴也看顧著她。在她困惑時輕輕捏捏她的耳朵,在她傷心時抱抱她的頭,我是她一直保持著觀照的那個部分。理書是我看過的人類中,非常非常真誠且認真的人。她把很多真誠的精神放到字裡行間,與其說閱讀這本書能學到什麼,倒不如說,透過這本編輯得很溫柔的書,能與理書的真誠相遇,並進入這份溫暖如春風的愛中,被輕輕吹拂。
理書寫這本書的動機,始於老大出生,她心裡有個不合理的恐慌,擔憂自己無法陪伴孩子長大,無論是死別或是孩子走失,都是難以想像的痛。於是,就在孩子零歲的時候,她決定要讓這不完美的世界,至少可以更美好一點點。她的傻念頭是: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更充滿愛,那麼當別離時刻發生,她就可以更放心地接納變化。
從那時起,她積極把文章放在部落格,內心那細緻的愛,以及始終相信世界可以成為愛的天堂的希望,推動著她一路前進。十多年來,理書發表了近兩千篇的文章,用嚴謹的態度來自我省視,珍惜每個自己生氣或失去愛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那樣的時刻,她可以找到一條路──回到愛心的道路,而一路的風景與細節,就能支持與服務到讀者。這本書理書用很多可愛與會心的故事諄諄善誘,讓閱讀者無論是身為父母或回想起自己身為孩子的歲月,都可以從多元角度獲得很多滋養,也說出了想成為充滿愛的父母,可以參酌的種種精神法則。
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守護」。守護的意思是,原來的我們和所經歷的每件事的原貌,都蘊含珍寶及力量。守護,讓每件事情與困難都能最快來到愛中,並能獲得祝福。祝福,就是和宇宙攜手合作,揭露事情蘊含的學習所帶來的愛與力量。用療癒來看,親職之路,也是父母療癒自己不完整的道路。
閱讀理書的書不要太認真,翻開任何一篇都能找到一條路,去到那最終我們要去的終點:一個以愛來說話、以愛來言行,每個時機都可能是機會,打開一扇神奇的門,下個轉角就是回歸愛心的入口。帶著一點領會或感動,再來翻閱整本書,會逐漸找到理絡與脈絡。
最後,要提醒讀者,不要用這本書的例子來和自己走過的路比較,而是讓理書為你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身為父母就是一條珍貴的成長之路。無論你長什麼樣子,你對孩子來說,就是個「完美」的父母。這份完美,不在於不犯錯,而在於透過每個機會打開的學習,讓自己把愛帶回原來沒有愛的乾涸之地。
編輯室報告:無論發生什麼,都可以化為祝福!
◎文∕賴真真(方智出版社專案企畫經理)
當一個媽媽常會擔心。
擔心孩子的功課、擔心孩子沒有人緣、擔心孩子不積極進取、擔心孩子個性懶散落於人後、擔心永遠擔不完的心??如果你是虎媽,做法可能是勇於要求孩子、鞭策孩子,也不管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另一種極端,就是不斷用甜甜的愛、無條件的讚美,教出看似自信的孩子,這種對自己或別人的孩子誇獎無極限的家長,比比皆是!
我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到理書面前。
當時剛帶孩子離開一支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的球隊。因為不理解為什麼球隊練習時,父母需要在旁邊遞毛巾、遞水、接手套;不理解比賽的時候,為什麼需要帶上大聲公、喊翻天地為孩子加油打氣;尤其不理解為什麼在參加盃賽之後,要席開數桌辦慶功宴;不理解為什麼外面有這麼多孩子交不出會費,而我們每個月還要花錢慶生、辦家庭日?
理智上心焦的是,孩子繼續在那樣的球隊裡,會不會慢慢離開了只想單純感受運動的快樂和因練習而進步的本質,分不清喜歡的是前者,還是在群體中有先發地位且玩樂無限的俱樂部(也或許是家長們同樂的俱樂部)?
當時,理智告訴我該離開了,但為何會心如刀割?
這時,我看到理書在〈給孩子最重要的守護〉一章中分享:
「我喜歡孩子可以在小的時候就經驗失敗,並經歷敗中苦練而有成的美好??面對輸球的孩子,我尋思著要如何使用這苦的力量。我說:『找個角落,好好地、單獨哭泣吧!讓眼淚出來,記得這種深刻的感覺,累積起來成為練球的動力。』沒有擁抱與安慰,我給了他一個角落,把旦旦帶開,幫他點了蠟燭陪伴,讓他安靜地與自己在一起。這孩子內心,有挫折、有懊悔、有自責。我相信這些難受的心情會成為未來的動力,讓他安靜面對與自己的人性相處。我提醒自己,不要用太快的擁抱和安慰,去阻擋他品嘗人生滋味的好機會。」
我知道理書的親職經驗是我想要的,我也想支持孩子品嘗真正的人生滋味!得到太多「你好棒」的孩子會怎樣,或許要很久之後才看得出來,但我發現我太在意、太積極、太關注孩子了,很少有機會緩下來,只是陪著而已。或是說,我沒有方法或能力,提醒他感受心碎和無助、解讀負面能量,遇到這些我也會慌,慌亂的我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體會內在的真實?
和理書認識之後,我慢慢可以解讀了。當時離隊的痛,是對於關係斷裂的一種「不習慣」,否定他人,更否定自己—否定那個愛熱鬧、還是喜歡和家長們在一起的自己!原來我反對的,是內心的認同,是想看到孩子表現好被讚賞、在愉快的團體氣氛中很有安全感的認同!我的那份虛榮心,是該被打破,好好檢視!
讀著理書的文章,我看到那個不斷要糖的自己。陪伴孩子前,父母是不是先與自己和好—我把親職的機會當做最愉悅的功課,接受那個不完美卻圓滿的自己!
「在過敏防治中,有個名詞叫做『免疫教育』。免疫教育的意思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年幼時,就練習接觸各種環境。不能讓孩子被養在無塵室,錯過長出各種免疫力的關鍵時刻。痛苦、失敗、挫折、分離的哀傷、飢餓、跌倒、受傷??都是成長歷程中,最必要的養分。嚴格地要求,提出真實的觀察與回饋,看著錄影帶教孩子看出自己在球場上有什麼樣的缺失、什麼樣的不良習慣,這部分的支持,與鼓舞孩子一樣重要。」
理書在孩子踢球時,聽到別的大人對她兒子說:「你好棒。」理書會說:「是贏球讓人振奮。孩子棒與不棒,還是等球賽結束了,讓他自己判斷吧!」我或許無法像理書這樣思慮清明,但我知道,孩子的生命只有他自己一步一腳印走在上面才有意義。旁人如我,不驚擾、不干涉,最好的陪伴就是一同學習!一如理書所說:「能支持孩子活出靈魂力量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自己先活出靈魂的力量。當我們真正在自己靈魂的力量中,就不會因為孩子的小小成就而高興得太多,或讚揚與傳述得太多,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培養真正力量的可能。」
理書所寫的每一頁都是精華,因為是靈魂的聲音!
內文試閱
第1章 用轉念守護情緒
你既是被困的昆蟲,也是結網的蜘蛛
在女兒七歲那年暑假,由於節能省電的關係,我們全家都同睡在一個小房間。展爸躺在房間的單人床,我和兩個孩子則窩在床邊的小地板,雖然擠,母子卻樂得在冷氣房貼身相戀,安全又溫馨。
之後,颱風來了,天氣轉清涼,不用開冷氣就能睡。喜歡一個人睡的展爸,移到了另個房間,樹哥哥也跟著過去。旦妹妹這時無所適從:「媽媽,我還想要三人睡在一起。」我因為太累了,沒有回應她的需求,一翻身就睡著了。幾分鐘後,我聽到啜泣聲,她坐在牆角哭泣著。
我有個靈感下來,對她說:「小女孩,妳坐在這裡哭,像是被蜘蛛網困住的小昆蟲一樣。可是,妳知道嗎?那個結蜘蛛網的大蜘蛛,也是妳。找到妳的光,把那些困住妳的想法,也就是蜘蛛網,用光融掉,妳就自由了。妳的想法,讓妳傷心、無助,那些想法就像蜘蛛絲一樣,一條條把妳纏住了,妳掉進了不知怎麼辦的傷心中,像被蜘蛛捕獲的小昆蟲一樣,覺得無助又無奈。事實上,妳也是那隻結網的大蜘蛛,用不是最重要的念頭,把自己給纏起來,動彈不得了。」
小女孩清醒多了,抬起頭看我。我說:「妳知道,現在最最重要的念頭是什麼嗎?」她搖頭。我說:「第一,樹哥哥還活著。第二,妳還活著。第三,爸爸還活著。第四,媽媽還活著。第五,我們互相信任,之間沒有誤會。第六,我們都住在一起。」她邊聽邊點頭,不哭了。我說:「去吧!做個選擇,看妳要睡哪個房間,我們都歡迎妳。」於是她跑去哥哥旁邊睡,我也很快就入睡了。夜半睡得半夢半醒時,旦旦又跑回來了,「媽媽,我在那邊睡不好。」我說:「那就來我懷裡吧!」我輕輕擁著她入眠。
「你既是被蜘蛛網捕捉的小蟲子,又是編織網子的蜘蛛。」這個比喻,對孩子來說很容易理解。那個蜘蛛網,是自憐的想法編織出來的,也是我們內在限制性的束縛念頭。外在的情境能否困住我們,就看我們是否與自憐的念頭綑綁在一起,我們若能與念頭保持距離,換個念頭或換個感受方式,就有可能離開。可以在孩子被情緒困住時,問他:「那個讓你哭或傷心的想法是什麼,你有留意嗎?當你感覺??之前,是怎麼想的?」「可以告訴媽媽(爸爸),在你難受之前縈繞在腦袋的想法嗎?」
情緒的結果=外在的事實+把自己和此情境困住的想法
不要太快去安撫有情緒的孩子,也不要指責他們的情緒或孩子氣的想法??讓孩子明白,他們可以聽見自己、了解自己,可以找到那些把自己困住的想法,可以重新決定。這是讓孩子擁有力量的核心態度。
處理不公平的感覺
旦旦兩歲時,如同平常一樣坐在我腿上,樹哥哥在一旁驕傲地拿著一卷紙,裡面有他的畫。
旦沒問過就伸手拿了哥哥的東西,哥哥一手就將紙卷抓回自己手上,動手打了旦一下。旦很天真,沒任何受冒犯或受傷的感覺。身邊的爸爸看見了,說了一聲:「樹,不可以那樣。」樹吸了幾口氣,哭出來:「這是我的東西。」
我問:「樹,你心裡有生氣,是嗎?」
樹兒:「嗯∼」
我:「你氣什麼?氣旦旦拿你的東西?還是氣旦旦常常一個人被媽媽抱?」
樹深吸了一口氣:「兩個都有,我氣她沒問過我就拿我的東西,不公平。」
我很好奇:「喔∼你感覺不公平的地方有哪些?你可以口氣平靜地說嗎?」
樹兒說了三件事,越說越平靜。我仔細聆聽,並用了解的口氣「喔∼」回應。
他說完第三件事,就平靜下來,完全好了。
他說:「就是旦旦常常可以一個人被媽媽抱,我不行。還有,我要拿旦旦手上的東西都要先問過她,而她卻不用問我。還有,上一次在這裡吃麵包的時候,旦旦吃兩片,我只吃一片。」
老實說,他的確有些誤會,而我不急著解釋,只是平靜收下,用「是喔∼」來承接他內在的主觀真實,並暫時放下我知道的客觀事實。這動作在第一瞬間接納了孩子,是讓孩子平靜下來的第一步驟。這就是樹兒的想法,一個五歲半男孩的主觀真實。結束後,我說:「真好,你說出來了,媽媽聽見了,以後我會認真創造機會單獨抱你。還有,媽媽有教旦旦,要拿你手上的東西也要問過你。看來她還沒學會,媽媽會一直教她,直到她學會為止。媽媽很高興,你比旦旦先學會,要拿別人的東西要先問過。另外,麵包的事情我忘記了,你如果要吃兩片,你要負責跟我說,好嗎?」樹兒後來很放鬆。對一個五歲半的男孩來說,這些細節小事,就是他的重大事件—攸關手足間的平等感受與被愛的確信感。感謝我有機會回應他內在的委屈感。
多年後來看,兄妹倆現在如此和諧相愛,也許就是處理這些小細節所創造的支持系統,讓兩個孩子沒有心結地練習相讓相愛。當老大在抱怨不公平時,我就是一一聆聽,即使他有小誤解,也都說:
「真好,你說出來了,我聽見了喔!」
「喔∼原來你是這麼想的。」
「我很高興你已經做了??」
「我們可以這樣改善??」
這四個句子(步驟),以及「爸媽願意為你改變」的意願,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被愛,也能鼓舞他表達出內在的真實。這樣孩子就能保持敞開,願意把內在世界對外分享,非常重要。
其實,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如同神一樣巨大。我們在讓孩子吐露自己的陰影想法時,可以充滿愛與光,孩子的脆弱就被溫柔與力量承接。這支持孩子以後也可以這樣陪伴自己的脆弱,而不會貶低或壓抑它們,或是,為了忽視、不想感受脆弱,而把自己變成無感、心靈力低弱的成人,或是,累積過多的脆弱未表達,最後包裹上憤怒與怒意,投射到妹妹身上。若父母能暫時把自己認知的世界放到一旁,先以孩子的主觀世界為凝視的對象,並同意他:「你說的,我都聽到了。」如此,孩子會感受到被信任與被愛,這會幫助孩子更相信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肯定。
接下來,我會積極回應孩子,並且不會疏漏他可以負責、可以行動的地方。積極鼓勵並讓孩子明白,藉由換個想法,他可以改變自己的感受,讓自己有更多的權力和力量可以行動。最後,如果孩子的認知有誤解,與大人的認知相差太遠,我們才在此時解釋。要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學習相互支持、相愛,而不是相互競爭。
找到情緒背後的想法
記得在懷老二時,央求樹兒幫忙拿抱枕給我而他不肯,我就落淚了。那是懷孕時的脆弱敏感,看到孩子因為媽媽哭而有無助的神情,我說:「媽媽哭,是因為當你拒絕時我想著你可能不愛我,是這個想法讓我哭的。其實,你愛不愛我跟你這一次不幫忙沒有一定的關係,媽媽想清楚這點並相信你的愛,就不用哭了。」
覺知自己如何詮釋情境,並因而產生感受,是管理情緒的基本認知。
讓我們受苦的情緒,背後有個讓人受苦的故事,而自己是身在其中的受害人。這故事在我們裡面重播一次就又受傷一次,當舊的苦能一再戳痛我們時,記憶就先於外在情境了。最簡單讓孩子能學會此基本認知的方式,就是父母的身體力行,在家示範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六歲的樹兒,成熟度夠了,我將這個情緒負責的概念放入,在他有情緒時我會問,「是什麼造成你有這樣的感受?」有次全家要出門,大家已經在公寓的電梯口,他臨時進門找襪子,然後哭著走出來,手上沒襪子。換我進去幫他找到一雙襪子後,我們就急著上車。在車上,我問:「你的什麼想法讓你哭?」他聽得不是很懂。我又說:「你哭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他回答:「我在想,為什麼媽媽都不幫我洗襪子!」
聽到這讓我噴飯的回答,我笑了出來。原來他找不到襪子,於是如此詮釋的啊!這想法真是符合他內心的傷,妹妹出生後他受傷的核心語言是:「媽媽不重視我。」我笑了,跟他解釋,襪子都洗了,只是沒放入抽屜而已。最後,我強調:「媽媽很認真讓大家都有乾淨衣服穿、舒服襪子換,這是我們相親相愛所造成的喔!」我覺得這是美好經驗,孩子未明的傷被說出來,並學會回歸情緒的責任。母子倆還澄清了其他誤會,而他隱藏的傷,也準備好要探出頭來,讓我陪伴……
第7章 無法說「不」時,可以有夢想
曾經有一年,我那住在森林的思鄉病又發了,想要去山區租房子,讓孩子回家可以有後山和鄰近的湖泊玩耍。
當時,我們找了房子,去探勘後,在還沒簽租約前,孩子都不同意搬家。孩子是很有彈性的,說「不」是基於他們現有的舒適區,而我們可以用夢想在更大、更深的地方與孩子相遇。這是我們協商的過程:
我問小五的樹兒說:「旦旦不想搬家,你說我們能做些什麼?」樹兒說:「其實,我也不想搬家。」兩個小孩一直都表達不想搬家。對於新家,樹兒的心是敞開的:「哇∼好大的院子喔!哇∼」雖不同意但他有讚歎。旦旦則敞開得比較慢,第一次探訪被狗狗嚇到了,第二次去探訪沒有狗狗,她放鬆些,然而,對於蜘蛛、昆蟲和小黑蚊等,她非常封閉、害怕。
於是,我坐下來跟孩子們聊聊,說起了「結婚」的比喻。我說:「結了婚,就表示兩個人想要住在一起,有人不想搬家,是很傷腦筋的。不是媽媽要離家住到新竹,就是爸爸要離家住到員林,或是我們兩個都同意要住在某個城市。」樹兒接著說了:「如果你們有人不想搬家,就不會生下我們了。」我同意他說:「是啊,因為媽媽搬離原來的家,才能天天在一起。」我繼續說起自己十五歲時離家到台中念高中,二十九歲離家到美國念研究所,那種不捨、哀傷、勇敢,以及成就感。
最後的結論是:「爸媽已經決定了,你們說『不』很尷尬。不能說『不』,可以說夢想,說夢想就有了幸福。」樹兒開始說:「我的夢想,是有個足球場可以練球。」旦旦說:「我的夢想,是沒有昆蟲和狗狗。」其實那個院子很大,卻是房東的停車場,加上我們預計租屋的時間不長,所以沒有預算去做大草坪。然而,也許可以??於是,我打電話查詢,並算了預算,畫了設計圖,樹兒應該可以有個人工草皮的地毯式練球區,不過每次要踢球,要打開草皮就是了。那個沒有昆蟲和狗狗的夢想,我一時無法回應,我答應旦旦隔日想辦法。
隔日,我帶她去百貨公司,對她說:「山上,是蚊子的家,牠們是那裡的原住民,我們是新人,要學會跟牠們和平相處。所以,媽媽買蚊帳給妳,保護妳好嗎?」我們看了白紗蚊帳,我說:「睡在裡面,就沒有蚊子能進來了。」小女孩很喜歡,興奮地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像睡在裡面,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感覺。」然後,我們坐下來吃點東西,我畫起設計圖。我會給他們倆一人一個小區域,這個區域可以作為個人祕密基地。我畫了自己的綠意家園夢想,小男孩與女孩的心,逐漸對我的夢想多敞開些。旦妹妹在我畫設計圖時,鉅細靡遺地把她記得那房子所有「有厚重蜘蛛絲」的地方,用原子筆塗啊塗??接著,又畫了「狗狗出沒區」。喔∼原來,她說的害怕,可是如假包換,畫出來後,反而舒坦多了。我向她保證,等我們搬過去蜘蛛網會被清乾淨,還說:「我們可以跟狗狗做朋友。」
「不能說『不』,可以做夢」是我給孩子的喊話。那年孩子陪著我們做夢,透過畫出願景設計圖,引導著孩子一步步跨出城市的舒適區,與我們攜手準備一個山區的夢。
後來,我們成功租了房子,那裡有大院子和後山,孩子們害怕的事情都沒有發生。在山上與狗狗成了好朋友,足球場沒有建造出來,但樹哥哥有個後山可以探險;白紗帳因太熱沒用,反倒經常在後山搭帳篷玩耍。那些事前的溝通,鬆開了孩子的害怕與抗拒,而夢想的落實,是在沒被逼迫且敞開的心中實踐的。
而旦妹妹最驕傲的,是與很多大蜘蛛住在一起一點都不麻煩。她說:「我們班同學說,她去博物館看到大蜘蛛,好可怕喔∼我就問她有多大?媽媽,我跟妳講,那個蜘蛛還不到我們家蜘蛛的一半大呢!我還跟同學說,大蜘蛛是好朋友,可以吃掉蚊子和蟑螂。」
孩子在害怕時,對新事物是封閉的;當考驗通過後,可是勇氣充滿。力量,就是這樣長出來的。
留言列表